打造時尚產業生態鏈 百聯在下一盤什么樣的棋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羅秀玲
“3年內打造國內頭部時尚產業孵化基地,5年內構建頭部品牌矩陣,通過現有近3000個品牌池的趨勢觀測、聯銷合作等,深度聚焦并整合資源,形成聚焦品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
在上海時裝周上,百聯毫不掩飾其“不務正業”。
百聯如何做好時尚生意?時尚產業對百聯旗下其它零售產業會起到什么作用?這是行業最為關心的話題。
打造時尚新勢力
百聯提前布局新賽道
實體零售創新轉型做增量市場早已不是新鮮課題了,只是百聯走的路更加寬闊,在原有的百貨、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奧特萊斯基礎上,百聯還在拓寬產業鏈,從2016年開始并且持續布局時尚產業。
2017年,百聯在旗下東方商廈推出第一家買手店the bálancing,目前其在上海已經開出3家;
2018年,正式成立百聯時尚中心——衍慶里以及百聯時尚產業基金,投資設計師品牌買手集合店,截至目前,衍慶里已經匯聚了女裝品牌Helen Lee、Haizhen Wang,潮流類品牌Nice Rice、鞋履品牌Choco Concert、配飾品牌OOAK以及時尚showroom、攝影空間等新興時尚產業上下游機構。
“這幾年我們在C端感受最深的就是消費結構的變化,特別是90后、95后對時尚、產品的理解完全不同”,百聯股份副總經理曹海倫這樣解釋百聯打造時尚生態的原因,“奢侈品畢竟只能服務小部分客戶,但是顧客的需求是多元的”。
顧客需求導向無疑是百聯布局時尚產業的主要原因,百聯思考的是,如何在滿足顧客需求和助力原創設計師品牌發展之間尋找到最佳平衡點!90后愿意為了國潮、原創設計買單,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甚至是一種社交貨幣“。
曹海倫所說的90后愿意為國潮買單,實際上是文化的認同和歸屬,百聯也因此重視文化力延展,希望通過文化延展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從而實現觸達。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樣的文化力能瞬間爆發,讓百聯立刻吃到紅利,新銳原創設計品牌缺乏更多商業及行業資源,初創品牌的發展舉步維艱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從設計師的想法到品牌落地、拓展,這個鏈條上很長的,除了要有資金、還要有機遇”,曹海倫告訴《聯商網》。
好的一面是大型零售集團也在尋找更具創意、潮流的新品和優品,以贏得年輕消費者。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打破供需之間存在非對稱的聯通壁壘。
為此,百聯集團宣布攜手百聯股份、Ontimeshow、百聯時尚中心、the balancing以及獨立時尚設計師,根據時尚產業的發展特點和本土設計師的成長需求,全方位打造“創、展、育、銷、投”五位一體的生態鏈路,鍛造全新時尚孵化力量。
這就意味著百聯出資、出場地來培育原創設計師品牌和買手店,實現效益增長。
其中衍慶里作為線下時尚資源的物理聚合、孵化空間和創意社區;百聯時尚產業基金,則通過資本及渠道助力品牌擴張。而為上海時裝周官方戰略合作伙伴Ontimeshow,也同時接了百聯時尚中心的運營管理,成為整個生態鏈條中連接供給側和需求側的“中場”,五方合力讓生態鏈流轉起來,實現供需端的雙向循環。
時尚產業助力傳統零售轉型
百聯正在超越百聯
事實上,百聯打造時尚產業的一個底層邏輯依然是:顧客產生購買需求,“場”能夠滿足顧客需求,打造城市新生活場景。
“時尚產品對百貨轉型很關鍵,將這些產品整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新生活場景,最終實現刺激C端消費”,曹海倫告訴《聯商網》,“盡管做買手店很難,但是一定要做”。
這是因為品類和用戶存在雙向互動關系。
商場需要同步不同品類組合拳來吸引更多用戶,另一方面,隨著用戶的增多,商場才能吸引更多新品類入駐,實現良性循環。
成功的好處顯而易見:通過差異化競爭填補市場空白,搶占消費者心智,為自己圈粉,特別是要圈“死忠”粉。
“百聯也希望通過新品牌入駐來提升自己的調性,帶給顧客驚喜”。
于是百聯一方面通過品牌煥新、商業項目煥新來提升自身活力,另一方面還不斷拓寬邊界,超越自己。
百聯先是推出了定義為策展型零售的百聯TX淮海,打破了傳統百貨、購物中心與品牌商之間的合租關系,通過靈活商業空間運用吸引18-25歲的年輕消費者。
此外,百聯還將于今年在杭州推出全新奧萊,屆時杭州百聯奧萊定義為不只是奧萊,而是江南園林一日微度假,將零售概念與景點、與休閑方式融合。
不管是時尚產業布局還是新項目出現,百聯歸根到底是要通過產品力打造讓觸角更深、更遠,永遠追求這樣的突破和創新,是百聯的制勝之道。
百聯也給自己規劃了清晰的戰略藍圖:一店一策做好百貨轉型,重點布局社區購物中心和精品奧萊,同時孵化時尚產業鏈,做美好生活方式的提案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